星期三, 1月 11, 2012

個體與群體利益間的平衡

專業代工:只有我會做,或我做的最好
廉價代工:大家都會做,但是我最便宜,但不是最好

有人評論說台灣專於低利代工,毛利率微利化是技術落後,低毛利會讓台灣薪資率更低,會造成國家整體競爭力喪失。

我想這其中差異就在技術的升級吧, 只是技術升級的成本(例:技術專利)怎麼分攤。從個別企業的觀點未必考慮永續經驗, 或許技術升級可以讓它的企業多活十年,甚至多賺十倍的利潤,但它得承擔技術升級成本&轉型失敗的風險。

廉價代工背後的問題,像對於企業而言可降低成本的經營模式,卻是對地球和全人類不經濟的模式,例: IKEA 有賣自有品牌咖啡包,中南美種植的咖啡豆,運到中國加工,再運到挪威包裝,再送到台灣銷售,這過程中的資源耗損是很大的,但是卻可以幫企業省下很多錢。

但從整體來看不利國家發展,從個體來看未必不利單一企業的短期利益,很多企業也就是賺到賺不下去就收掉,或者逐水草而居(例:便宜勞力、土地)。但就個體企業而言其實也並不能責怪他們吧,自利點想企業的要務是賺錢而不是為了提升社會整體福利。

這個問題就真的不是市場經濟可解,因個體利益顯與群體利益不符。在這種情況下的確需由政府之類的組織從群體利益考量來協助發展,例如降低技術轉型門檻之類的, 像是工研院打算籌組IP Bank之類的。


如果真的市場經濟就能解決一切,我們應該不需要政府組織了,或者全都以市場經濟方式提供公共服務?每個人自由選擇加入警察保安聯盟、健保聯盟、救火聯盟…。但在市場經濟上,強勢者會取得主導權、利益分配權,於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再加上市場交易、資訊、地域限制等都會是成本,單一強勢壟斷後會變成無法自由選擇。


我想一個可行的解法是還是必須維持一個小而美的政府機構處理關於群體利益相關的事務,而適合導向個體與群體利益一致的事務就依循市場機制來發展。政府等於一個裁判,並且負責制訂遊戲規則,用遊戲規則的制訂,進而影響市場方向,把利益導向群體利益,而非個體利益。

可惜這樣的理想架構大概永遠無法平衡,畢竟制定規則還是個體(少數),人民需意識到群體的利益在哪裡?而現實中個體的即得利益者,也會利用媒體洗腦的方式,讓群體誤以為那就是你的利益。最近鍋董在對學子演講時曾不經意講出:政治是為經濟服務。但企業也可以買廣告、搞置入性行銷,媒體當然會往企業傾斜,若是連政府(群體利益的仲裁者)都往企業傾斜,那大家只好挫咧等,不然只能怪沒有不景氣,只有(自己)不爭氣了。


PS. 歡迎留言討論分享您的想法 ^_^

星期一, 1月 09, 2012

問對問題跟如何分析得到的答案很重要

在美國法院的誓詞中,講的是 I swear by Almighty God that I will tell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Tell the Truth:要講實話
The whole truth:不能只講好不講壞,否則即使講的都是真的,但是意圖混淆視聽有若說謊
Nothing but Truth:如果不說謊,但是一直在哈拉一些不相關的事,意圖模糊焦點,也是在遮蔽事實

講實話不是唯一的重點,揭露事實與不遮蔽事實才是重點。所以,除了要講實話;也要正反兩面都講,不能選擇性地講;還要不故意模糊焦點。

昨晚看到一段訪談,一位寇姓女星講到她當初在北一女就讀時跟母親玩的花招,建中學生打電話來聊了很久,母:是誰打來的,講那麼久?答:喔~就同學打來的呀~母問:是男同學還女同學呀?答:拜託~(拉長尾音),北一女是女校耶~

問對問題跟如何分析得到的答案很重要,但當自己都不知道資訊的來源正確與否時還是保守一點再三驗證才下結論。



星期二, 1月 03, 2012

交易聖盃

引用PTT散戶股神test520的講法:基本上我在股市裡投入了巨大的時間跟精神在研究,
我也有台清交碩士的學位,但我花在研究股市的時間大概是我花在唸書時間的十倍!

但就算這樣,我也不知道我還能撐多久走多遠,股市實在變化太快了,我的方法也不知道何時會突然失效(陣亡)。所以我覺得我賺股市的錢非常辛苦,壓力也很大,也許有人能在股市裡輕鬆賺錢,但那個人絕對不是我。
 
這也是一種市場無形的手吧,一旦出現明顯的漏洞,就會不斷吸引外力去填補它,直至泡沫破滅。

星期一, 1月 02, 2012

讀孫子兵法有感



國外很多管理大師推崇東方的孫子兵法,我想是由於概念化形而上的層次,反而比較易於跳脫時空書寫留傳吧~

孫子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又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少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呼!

若從概念上來看似乎完全在意念之爭就決定勝負,但執行上的細節反而是書本難以言傳之處。以賈伯斯(Jobs)的 天縱奇才也需要有副手庫克(Cook)來盯緊執行細節。

培養小孩應變未知問題的能力

有篇講小孩教育的文章。大義是說,把一群小孩分成兩邊,然後給三個題目。
第一題較簡單,大家都會,但是一邊是告訴 小孩,他們很聰明,另一邊則是稱讚他們很努力。第二題很難,大家都會。第三題又是簡單題,此時原先被稱讚聰明的人中有 1/4 答出來,而原先被稱讚努力的人還是全答出來了。

據研究人員表示,被稱讚聰明的人,認為聰明是種天賦。但是在遇到難題時,他們就認為自己沒有天賦而大受打 擊。但是反觀被稱讚是努力的人,他們認為努力就有成果,所以遇到難題較會堅持,學習效果自然也較好。

看過另一種實驗方式則是讓小孩自己選擇題目,一樣是分邊告知聰明努力,發覺被告知聰明的小朋友,大多會選擇較簡單的題目,而告知很努力的小朋友則較願易去挑戰難題。


我想這中間的差異最主要就是如何去鼓勵小朋友勇於面對難題(挫折),接受同的剌激去強化思考的面向,培養面對未知問題的應變能力。

水平思考法

一般常見的思考模式,比較屬於垂直式思考,著重邏輯的相依性,但缺點是容易受限於相依性的框架。

水平思考法則,著重橫向跳躍聯想,可避免畫地自限,缺點是可能會求出過於天馬行空,不易實行的答案。




這之間的差異應該是思考路徑的慣性吧~
平時很多需要快速決定的狀況會讓人習慣垂直式的思考模式,如購物(名牌效應、貴的效果好)。




用習慣的思考路徑有助於加速決策流程,增進效率。但在遇到一些難處理的狀況,多利用水平思考的效益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成效。思考避免僵化的思考路徑是我覺得是幫助會比較大的部份。